根据省委政法委的安排,于2016年9月18日到浙江大学参加为期一周的贵州省乡镇政法委书记综合能力提升的培训学习,感谢上级安排的这次学习机会。在知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远迁贵州躲避战乱继续发展教育,同贵州结下不解之缘,使自己更加珍惜这次培训学习。同时使我们感受到浙江大学的学习氛围和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繁荣、社会和谐、环境整洁。培训学习课程安排比较合理,各位专家教授从治国理念变革与制度创新、领导干部常见法律风险规避与防范、依法行政与法治思维、情绪与压力管理、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大道无疆等课程结合当今国际国内、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法制等方面深入浅出的进行了讲解,使从事基层政法工作的我们学到很多知识,对于帮助我们今后工作起到很好的作用。
一、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改革开放的基础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主要是在理念创新与制度创新,改革开放主要是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在农村主要是土地的改革,在城市主要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经济总量作为世界第一。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土地实行的是公有,政府是土地开发的主体,土地价格提升是靠政府提升,关键在于政府对土地的运作。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向杭州这类旅游城市,经济发展大部分是靠“文创”发展起来,这充分说明创新是社会的发展动力。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经济高速发展与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并存,物质生活与生态环境恶化并存等等矛盾的存在,这些都要让我们在发展中改革不良行为因素,在发展中前进。
二、善用法治思维,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作为基层政法人员,在处理事务中要有法治思维,善于应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行政部门在制定规范性文件时不得任性和设置保护主义,必须遵从宪法至上的原则,不得有违背,对行政承诺时必须兑现,否则社会将失去对政府的信任。在执行法律过程中要程序优先,保证法定程序和正当程序的使用。在《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对依法行政作了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为了保持政府的程序正当,国务院出台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行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采取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特别是《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改变了行政部门在处理行政案件时,不能够随意作出行政裁决,必须认真思考裁决结果。
三、劳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面临着来自于社会、工作等方方面面的压力,使一些人出现精神上的焦虑、情绪紧张、烦操、喜怒无常、意志消沉等等,造成对工作失去信心,工作效率降低,影响了工作。所以,要学会缓解压力、采取运动、做好抗压力的提升,管理好情绪、合理安排好时间,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做好随时减压,提升工作效率。
目前,是一个网络信息时代,也是危机频发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全面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开展从严治党,这就对领导干部提出了统筹兼顾能力等六个方面的能力建设,才能应对当今社会的发展,面对危机,要建立危机体系、开展风险评估,政府要加强对舆情的管理,建立管理舆情制度,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防止不良舆论扩散,作为党的干部,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要学会驾驭媒体。
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老子的《道德经》称之为万经之王,是中华文化的品牌,在中国历史上“文景之治”、“盛唐气象”,用黄老哲学治国,使得国家昌盛,成为世界名著,所以我们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道德水平和执行能力,使国家繁荣昌盛。
目前,市场化发生转型,政府要转变角色,纠正市场作用的结果,弥补市场失灵,促进社会公平,保障底线公平防止两级分化严重。顺应社会的个体化和全球化,强化政府保护职能,要壮大和发展社会组织,发挥社会力量,应对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依法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强化公德建设,以维护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